欢迎您: 游客   登录 |   注册
扫码收藏网站
主题分类
热点排行
茶叶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茶文观止 > 茶叶百科
空梗茶
发布日期:2018-12-10 15:48:50    点击次数:

历史名茶,皖茶,产自安徽九华山,属于绿茶。由金乔觉(696-794,又称金地藏,地藏菩萨)在安徽九华山种植,自种自用。由于九华山生态宜茶,所产的茶叶品质上乘。空梗茶,是九华山最早的茶叶,又名金地茶(因为是金地藏创制)、金地源茶、金地藏茶。

1、生态环境

九华山,不仅有终日香火缭绕的佛教名刹,更有俊秀雄伟的美丽山川,佛教文化与秀丽山水在这里完美融合,移步换景,每一处皆是佛化的自然胜景,每一处景色仿佛都有着佛教圣地的圣洁与光辉。九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这里,儒、道、释三种文化融合,更与中国传统文化交相辉映,每到传统佳节来临之际,更是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争相朝拜。

九华山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一座以佛教与茶文化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山势雄峻,九座主峰均在海拔千米以上,秀出云表,清奇多姿。山中雨量充沛,清溪细流,涌泉飞瀑。林木葱笼,杂花生树。生态环境良好,茶树资源丰富。

安徽省池州境内的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东与清澈湛蓝的太平湖毗邻,南与天下名山黄山接壤,九十九峰层峦叠嶂,群峰竞秀,云雾缭绕。九华山清丽脱俗,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的融合,使它具有了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魅力,而九华佛茶则以它的馨香和深厚文化底蕴倾倒了古今无数茶客。

2、品质特征

“空梗茶”产于九华山神光岭之东南的峡谷中,叶形圆卵是主要特征。历史上的金地茶一直是佛教寺院坐禅驱睡和招来香客游人的珍贵饮料。不少达官贵人对金地茶曾有称赞和评述。其品质特点是:外形如佛手,佛茶风味尤显。芽叶相连,自然舒展,翠绿显毫,汤色黄绿清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叶底嫩绿。忙里偷闲来,一杯香茶沁人心脾,香客旅游品茶得以感受人生哲理;晨钟暮鼓去,一盏碧绿清纯回甜,僧人坐禅喝茶提神醒脑藉以清修。

3、茶史追溯

九华山产茶历史悠久。《青阳县志》载:“九华为仙山佛地,竹卉鱼禽,间为他方所未有。……所产金地源茶,为金地藏自西域携来者,今传梗空简者是。茗(闵)地源茶,根株颇硬,生于阴谷,春夏之交方发萌,茎条虽长,旗枪不展乍紫乍绿……天圣初,郡守李虚已,太史梅询试之,以为建溪顾渚不及也”南宋周围必大游九华作《九华山录》云:“献土产茶味敌北宛”。北宛茶为建州(福建建阳)名茶,可见九华山茶之名贵。可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4、起源期

据最早传说唐时在九华天台山北(今陵阳乡黄石村)的——石洞——道僧洞中修行的一僧一道在采集草药治病时开始用茶。“先是生煮羹饮,继而晒干收集”,日久天长僧道用以晒茶的石块也留下了斑斑黄渍,是谓“黄石”,“黄石”之毛峰因此得名而沿用至今,九华菩萨金乔觉也在“送童子下山”后以“烟霞”为伴,亲自“煮茗瓯中”可见九华山制茶之起始也是道循由野生茶树——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团茶,这一规律,并且以佛教为主,道教为辅,开创了九华山区茶叶制作的先河。

5、发展期

自宋至元,历经三百余年,由蒸青团茶——蒸青散茶——炒青散茶。九华山相传宋代始有“天台云雾”和“九华龙芽”的制作。是由晒青(或蒸青团茶)发展到炒青散茶的阶段。制茶工艺“究极而精巧”花色品种也随之增多,宋时的“云雾”和“龙芽”均是“毛峰”茶的前身,前者因地命名,泛指天台山背道僧一带所产之茶。此间茶树朝迎晨雾,晚沐露霖,叶质柔嫩香高味浓故名,后者因茶种而乐谓,系指用金地源和闵地源之茶树采制而成,香味均列上乘的茶叶。宋时九华“贡茶”开始面世,周必大于1167年在《九华山录》中称赞九华之茶“味敌北宛”。当时“北宛”已为贡茶,可见其品质出类拔萃。除此之外,当时还有仙,嫩蕊,福合,禄合等花色,宋代陈岩云:“春山细摘紫英芽,碧玉瓯中散玉花”此之谓也。

6、丰盛期

自明至清,九华山茶由炒青散茶到烘青绿茶花色品种面貌一新,历经三百多年。明吴仁有诗云:“犬吠披云客,花迎看竹翁,山家供玉乳,一碗便生风”。清代白元亮在《登九华》一诗中描述更详,“频年飘泊在天涯,又信萍踪上九华,云拥奇峰天欲滴,泉春乱石涧生花。傍林鸟语捣灵药,隔岸人声摘闵茶。今日探幽具乘兴,不知何处谪仙家”。明清时九华山已有“东崖雀舌”,“肉身仙茗”,“龙池云雾”和“南苔空心”等花色,分别产于四大丛林之王的东崖,神光岭前的肉身宝殿,下闵园的龙池和小天台的南苔庵,均属绿茶之烘青类,茶叶制作刻意求工,外形多姿多彩,内质别具一格,视为佛门珍宝。据1933年李非所撰《青阳风土志》记载:“茶种类有龙眼茶,云雾茶,雀舌茶,毛尖茶,旗松茶。用于手采摘,置于锅内以火炕干,山乡所产地,用蔑萎或布袋装好,舟运至县城,再运住大通,南京等地销售”。可见九华之茶由佛教而至民间,到明清,民国已是花色品种齐全的丰盛期。

7、茶品来源

空梗茶的创始人是九华菩萨金乔觉。清代,刘源长《茶史》“茶之名产”记:“九华山有‘空梗茶’,是金地藏所植。大抵烟霞云雾之中,气常温润,与地所植,味自不同。”

金乔觉证道九华,种茶、制茶、煎茶,业绩之一便是农禅兼修。从而对茶树栽培及饮用作出了贡献,煎茶峰就是很好的见证。金乔觉带来禅众在九华山上开垦出几十亩田,种稻谷,植茶树,自种自用,采茶煎茶,禅茶兼修。

史载:他在九华常居于化城谷峰之间(今之闵园,化城寺,神光岭等处),率大弟子胜瑜等披荆斩棘,攀峰越壑“得谷中之地,面阳而宽平,其土黑壤,其泉滑干”(费冠卿语)此所谓“化城谷地”。继而率众僧“开凿滹涧,尽成稻田。”据宋陈崖《化城寺》诗注记载:“唐建中初金地藏依止禅众,有平田数十亩,种黄粒稻,之上植茶,异于他处。”明王阳明亦诗记之:“僧屋烟霞外,山深绝世,茶分龙井水,饭带石田沙”,“饭遗黄稻粒,花发五钗松。金骨藏灵塔,神光照远峰”致使九华出现了“云端开净刹,峰顶见平田”的景象。现今九华山沿存有“晏坐岩”和“煎茶峰”等金地藏遗迹。“晏坐岩”是“金地藏常携道侣晏坐岩中,定起而还。”端石“煎茶峰”则是金地藏招道于峰前汲泉烹茗之山峰。说明金地藏对茶的栽培和品饮也“事必躬亲”,即使在他仅存的《送童子下山》传世诗中除“亲承善诱,感悟深哉’之外,还抒发“烹茗瓯中”之惜别情怀:“空门寂寞尔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惯于金地聚金沙,瓶添涧底休拈月,烹茗瓯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泻,老僧相伴有烟霞。”足见九华菩萨金乔觉不仅是空梗茶的创始人,还是茶文化和农林技术交流的使者。

8、发展现状

近年来,包括空梗茶在内的九华佛茶品牌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地推动了池州茶业经济的发展。仅今春池州就生产九华佛茶148吨,较生产一般名优茶每公斤增收173.84元,直接增收2573万元。同时,九华佛茶品牌效应带动全市名优茶价格的提高,今春池州生产名优茶1720吨,与去年相比,每公斤名优茶价格提高6.04元,增收1039万元,池州50万茶农人人受益。国际市场对绿色食品需求每年以20%增长,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销售量仅占绿色食品总量1.5%,开发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市场需求决定了九华佛茶“安全化、优质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市委、市政府已经规划:2008年茶园总面积达到1.7万公顷,茶叶总产值5亿元;全市茶园要全部通过无公害认证,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要达到0.7万公顷;建立本地优质茶树良种资源圃1个;到2008年,每公顷单产由2003年373.5公斤提高到750公斤;到2008年,均价由2003年21.79元/公斤提升到37元/公斤,增长70%;平均亩产值由2003年541.53元提升到1840.32元;发展高产优质茶园和高标准示范茶园0.28万公顷。


Copyright@江西开放大学   地址:南昌市洪都北大道  邮编:3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