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游客   登录 |   注册
扫码收藏网站
主题分类
热点排行
茶文化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茶文化动态
张平:有感于“武夷山是福建的”
发布日期:2018-12-03 16:51:46    点击次数:

江西日报 / 张平 (来自中国江西网)

国庆小长假,陪着父母到福建访亲问友。亲友们很热情,请我们喝“我们武夷山生产的红茶”,建议我们有空去“我们武夷山旅游”。我心里总不免犯嘀咕:“武夷山怎么就成了福建的了?”

打开江西地图,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长的山脉,西边是举世闻名的罗霄山脉,东边就是武夷山脉。武夷山脉是江西和福建的分界线,我省与之接壤的县有两位数。

然而,随便打开一个搜索引擎,键入“武夷山”几个字,搜索出来的“武夷山”大都带着“福建”的标签,不是福建武夷山红茶,就是福建武夷山风景区,与江西没有什么关系。

现实世界同样“残酷”。前些年,江西日报一位摄影记者参加全国两会报道,利用会议间隙参观了一个红茶博览会。在热热闹闹的博览会现场,触眼所及几乎全是福建的品牌,产地标明福建武夷山,唯独没有一盒产自江西的红茶,记者感到“很受刺激”。

一部红茶史,多少感慨事。红茶又名河红茶,发源于明代河口镇(当今铅山县城所在地)。河口红茶是最早出口西方的中国茶,是明清两朝茶叶出口的主打品种。上品河红茶是英国王室的传统茶饮,在中俄万里茶路中河口镇是起点站。河口镇遂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合称为江西四大名镇。到了近代,国运不济,河红茶式微。新中国成立之后,河红茶略有起色,至上世纪70年代又归于沉寂。改革开放,百废待兴,福建接过了红茶振兴的大旗。

名不正则言不顺,地名之争率先打响。1989年福建省崇安县更名武夷山市。以此为标志,红茶的工艺创新、新品研发竞相迸发,品质由中下档红碎茶为主转向名优工夫红茶为主,销售模式也由外销为主改为注重内销。市场风云际会,我们却手足自残:我省同为正县级单位的武夷山垦殖场连降两级,更名武夷山镇;接着,由于经营不善,我省最早的国营茶场——河口茶场也悄然关张。

市场经济是品牌经济,品牌经济又讲究血统。“正山小种”乃红茶鼻祖,是以武夷山桐木关(江西和福建交界的关隘)为圆心、方圆数百里范围内高山茶的统称,以区别于武夷山其他地方的“外山小种”。2003年,武夷山市成功申报“正山小种”原产地保护,紧邻桐木关的铅山篁村、西坑村一带遗憾地与“正山小种”原产地称呼道别;2009年,武夷山市又成功注册“正山小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铅山的红茶就此沦落为“外山小种”,高山上生长了400多年的老茶树被迫“改姓”。

从此,河口镇的制茶师傅结伴前往福建茶厂打工;每到清明前后,福建的茶商纷纷赶来铅山收购茶青;红茶不标产自福建武夷山就没有销路。

一边是步步紧逼,一边是江西城门洞开。时至今日,走出铅山地界熟悉红茶历史的人似乎不多,爱喝绿茶的江西老表对红茶的现状也无所关心。因此,在市场主导下的红茶竞争中,江西红茶的溃败已激不起一点市场涟漪。只不过,这场“溃败”其实是拱手相送。

福建武夷山风景区晋升国家五A景区,江西也有个国家级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我们满足于武夷山地理位置的确认,他们却掂出了武夷山三个字的经济分量。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地理常识淹没于经济利益的红尘之中,也就不足为奇。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不进则退。市场经济需要开放思维、整体运作、勇于作为、敢为人先。为何穿着黄马褂的南丰蜜橘打不过实验室改良的新品种砂糖橘?为何叫响了十多年要与美国新奇士掰腕子的赣南脐橙至今仍无多大起色?细细品味“武夷山是福建的”这句话,我们或许能有所启迪。

Copyright@江西开放大学   地址:南昌市洪都北大道  邮编:3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