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游客   登录 |   注册
扫码收藏网站
主题分类
热点排行
茶人茶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茶文观止 > 茶人茶语
范增平:禅茶还是茶禅
发布日期:2018-12-05 09:56:25    点击次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禅茶”颇为流行,也使茶文化更为风靡,在媒体上有关“茶禅”或“禅茶”的活动和议论文章,一波又一波的报导,屡见不鲜,各地纷纷成立“禅茶会”或“茶禅会”,争相举办“禅茶大会”,且是国际性的大活动,会中表演起“禅茶”,内容愈来愈丰富、精彩,为了参加这些活动,经常让人分身乏术,足见彰显于世的“禅茶”热,方兴未艾。也由于这波“禅茶”热,更加助长了吃茶风气的流行,也促进了风起云涌的学禅活动,茶与禅的结合,对社会和谐、对茶产业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诸多这些活动中,我们往往有一个疑问?到底是“茶禅”还是“禅茶”?各地各有说法,哪一个才正确,哪一个才对呢?让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准确的表达事物,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之一。

柏林禅寺淨慧老和尚提出,禅茶的精神是“正、清、和、雅”,这使更多的茶人思考中国禅茶文化的内涵,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方向。日本京都学派哲学家久松真一的学生仓泽行洋教授也对禅茶提出看法:“茶道”是“从心到茶的修行”和“从茶到心的修行”二者的总称,之间的过程即是道。所以,我们可以说,茶道是禅的化身,是一种新型的修禅方式。禅茶是一味的,既是一味,就不存在“禅茶一味”还是“茶禅一味”之分。只有将学术、禅、茶三位一体,完成从心到禅,从心到茶的实践,通过茶的世界,达到禅境,再由禅境到达更高远的茶境。

事实上“禅茶”与“茶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禅茶”就是一种概念茶;而“茶禅”是各人与茶之间活动而进行的禅修,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精神。茶文化由三个层面组成,那就是满足生存需要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层面、满足生活需要的“琴棋书画诗酒茶”层面,以及满足生命需要的“茶禅一味”层面。如果说满足生存需要的茶是物质的,满足生活需要的茶是文化的,那满足生命需要的茶就是精神的。发展禅茶文化,就是通过探索人与茶的关系,提炼茶饮之精神,为茶文化提纲挈领,为更多的人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喝茶的理由,从而带动茶产品的消费,促进茶产业的发展,提升茶产业的附加值。同时,以茶为媒,通过茶为国饮的普及性、禅与茶的融合性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

若以禅入茶,茶有了禅,就增加文化含量,增加精神属性,茶就有了质的飞跃;以茶入禅,禅有了茶,就增加生活品味,丰富生活的内涵,禅就更有实用性了。“禅”进入茶,让不懂禅的世人,喝了茶感受到禅的奥妙,对禅会有更深的认识!“茶”进入禅,让喝茶的禅者,体验到茶的深邃,顿悟坐禅修行不如“吃茶去”,也能明心见性!不过,茶非茶,禅非禅;茶还是茶,禅还是禅。

就普罗大众来讨论“禅茶”还是“茶禅”;“禅茶一味”还是“茶禅一味”,必须正本清源,“茶禅”是动名词,所指是喝茶修行的活动;“禅茶”是专有名词,是作为喝茶的某种境界茶。而“禅茶一味”还是“茶禅一味”,就概念来说是相同;但,要先理解禅字的含义,这个“禅”是禅修的禅,还是禅宗的禅。禅者用“禅茶一味”,茶人取“茶禅一味”,各取所需。真正的茶味是脱离了香气、滋味、色泽、气韵之四相,而佛家更是提出要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禅与茶本身相通,我们更不应执着,讨论禅与茶的先后。无论是禅还是茶,是无法言说的,必须亲证才能体会。

禅茶实践者马守仁就认为,真正的饮茶并非简单的啜味吸香,而是必须和个人的修行结合起来,以一种恭敬心、喜悦心、平等心、清静心来品饮一碗茶,茶禅互参。茶是可以作为一种载体,所体现的大部分是一种物质属性,我们通过泡茶、品茶体会对生活的感悟,来反观自已的内心,达到与禅相同的境界,一种意会,一种感悟,一种精神启示。

禅茶活动不仅是以个人为主体,在生活中煮茶、打坐、点香、修行。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宗教文化多种多样,各地茶俗不一,所以推动禅茶文化活动,一是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为了创建和谐的社会秩序;而寺院也以此做更多弘法利生的工作,茶业以此扩大经营能力,增加物产收入,这些都是我国当前的社会基础。禅不是宗教,是在自我锻炼的一种智慧思维,在面对社会的善恶是非,真实虚伪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通过“喫茶去”的茶禅,自省自律,融和圆通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我们实践禅茶精神与活动的目的。中国本身就是在新的特有的社会环境中变革发展出来,所以提出“生活禅”的口号,是渐悟、顿悟的一个结果,禅茶活动风云际会,适时发展起来。

其实,茶可以是禅,禅也可以是茶,茶、禅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但,茶不等于禅,禅也不等于茶。禅茶非茶禅,茶禅也非禅茶,茶属于科学,属于哲学,属于宗教,它也属于什麽;禅不属于科学,不属于哲学,更不属于宗教,它什么也不属于。属于什麽的茶,加上什麽也不属于的禅,它们也来也去,也生也死,有始也有终;它们也不来也不去,也不生也不死,也无始也无终,否则,不需要那麽大费周章的以那麽多字词来表示它们。


Copyright@江西开放大学   地址:南昌市洪都北大道  邮编:3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