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游客   登录 |   注册
扫码收藏网站
主题分类
热点排行
茶史茶诗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茶文观止 > 茶史茶诗
茶诗
发布日期:2018-12-05 10:28:36    点击次数:

 

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

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

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

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

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随入;小杓分江,江水入瓶……归到家中,生炉煎茶。看那水沸如雪乳,蟹目生、鱼眼起;听那煮茶声,嗖嗖如松风带雨鸣,未饮便先心神俱荡,孤窗外,偶尔传来长长短短的更声。这样的一个夜,真是“禅心夜更闲,煎茶留静者”。宋朝杨万里亦给了此诗以高度评价:“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诗人以我观物,虽为我之境,然情景交融,可谓言有尽而禅意无穷。

 

10烘豆茶,更是待客的上品。

有古诗《烘豆》为证:“乍收豆荚已齐檐,薰豆初添火一杯。生怕点茶滋味淡,不妨稍下水晶盐。”

 

11"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一联古诗千古流传。九州华夏,大凡品茗者,对此联无不知晓。联中所指的蒙山,即为蜀中三大历史文化名山之一的蒙顶山,名山县也因此而得名。又有古诗云,12‘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

 

13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序略)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楚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触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诗天。

此诗是一首咏茶名作,字里行间无不赞美饮茶之妙,为历代咏茶者赞赏不已。

公元752年,李白与侄儿中孚禅师在金陵(今南京)栖霞寺不期而遇,中孚禅师以仙人掌茶相赠并要李白以诗作答,遂有此作。

它生动描写了仙人掌茶的独特之处。前四句写景,得天独厚,以衬序文,后入句写茶,生于石中,玉泉长流“根柯洒芳泽,采服润肌骨”好的生长环境培养了上乘的品质。最后八句写情,以抒其怀。

诗仙李白自号“酒中仙”,他的诗作中咏酒诗占一半多,颂茶的诗只有一首,而这首诗赞颂的正是峡州茶。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李白有一位远在三峡地区玉泉寺为僧的族侄李英(法名中孚),将玉泉寺出产的“仙人掌”茶带到金陵(南京)栖霞寺给他品尝,李白饮后诗兴勃发,挥毫写下了《答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并附诗序:“……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返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掌,号为仙人掌茶。”中字禅师仅给李白送去数十片,可见当时玉泉仙人掌茶之稀贵;李白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于茶亦可谓见多识广,唯独对玉泉仙人掌茶如此青睐,足以证明三峡地区出产茶叶品质之魅力。

 

  14茶圣陆羽和他的朋友耿湋欢聚时所作的《连日多暇赠陆三山人》诗: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湋)

  喜是樊阑者,惭非负鼎贤。 (羽)

  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 (湋)

  拜井孤城里,携笼万壑前。 (羽)

  闻喧悲异趣,语默取同年。 (湋)

  历落惊相偶,衰赢猥见怜。 (羽)

  诗书闻讲诵,文雅楼兰荃。 (湋)

  未敢重芳席,焉能弄绿笺。 (羽)

  黑池流研水,径石涩苔钱。 (湋)

  何事重香案,无端狎钓船。 (羽)

  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 (湋)

  莫发搜歌意,予心或不然。 (羽)

 

22唐代的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在浙江湖州刺史任上时,曾邀请友人月夜啜茶,与陆士修等人即兴作《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陆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 (张 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 (李 崿)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 (崔 万)

  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 (颜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叶 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陆士修)

 

15苏轼的茶回文诗有《记梦二首》。诗前有短序: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茶团,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写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吐碧衫。”意用飞燕吐花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

序中清楚地记载了一个大雪始晴后的一个梦境。在梦中人们以洁白的雪水烹煮小团茶,并有美丽的女子唱着动人的歌,苏轼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细细地品茶。梦中写下了回文诗。梦醒之后蒙眬间只记得起其中的一句,于是续写了两首绝句:

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这是两首通体回文诗。又可倒读出下面两首,极为别致。

  其一: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五颜鸵。

  其二:

  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16此外,清代诗人陈琼仙曾以秋天的景物为名创作27首回文诗,总标题名为《秋宵吟》,其中《秋月》一首,算是首茶诗,它写诗人于月下泛舟,树木与山峦在模糊的月光下移动着,诗人品茗弹琴,在竹声中诗兴颇浓。诗云:

  轻舟一泛晚霞残,洁汉银蟾玉吐寒。

  楹倚静荫移沼树,阁涵虚白失霜峦。

  清琴瀹茗和心洗,韵竹敲诗入梦刊。

  惊鹊绕枝风叶坠,声飘桂冷露浸浸。

 

  其诗可回读为:

  浸浸露冷桂飘声,坠叶风枝绕鹊惊。

  刊梦入诗敲竹韵,洗心和茗瀹琴清。

  峦霜失白虚涵阁,树沼移荫静倚楹。

  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

 

17在回文茶诗中,最有名的要数清代张奕光的《梅》:

  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诗倒读为: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

  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

  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由于回文诗的用韵、形式要求苛刻,所以历代留传下来的绝大多数回文茶诗诗意不够新鲜、完整,有的甚至莫名其妙,辞意混乱,成为一种无聊的文字游戏。

[批注] 玉连环

回文诗的一种,由八字首尾连成环形,每四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为起端,皆可成文。

 

竹枝词

竹枝词是原唐代巴蜀一带的民歌,自刘禹锡仿作后,成为文士竞相习用的文学形式。

竹枝词专以泛咏地方风土为分,其中有不少是反映茶乡、茶市、茶俗的。如以下几首:

18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

 

  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19明 王稚登一首,专咏西湖龙井:

  山田香土赤如沙,上种梅花下种茶。

  茶绿采芽不采叶,梅花论子不论花。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维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酬乐天闲卧见寄

  【唐】刘禹锡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Copyright@江西开放大学   地址:南昌市洪都北大道  邮编:330046